356软件园:一个值得信赖的游戏下载网站!

356软件园 > 资讯攻略 > 在古代,“踏青”又有何雅称?

在古代,“踏青”又有何雅称?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4-12-09

古代,“踏青”又叫……

在古代,“踏青”又有何雅称? 1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时至清明,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皇帝和将军的“墓祭”仪式。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在古代,“踏青”又有何雅称? 2

到了唐宋时期,清明节踏青游玩已相当盛行。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极其生动地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都城汴京的人民郊游踏青的热闹场景。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清明踏青在狭义上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广义上指春季郊野,以及与郊野有关的园林游赏活动。旧时曾以清明节为踏青节,不过,踏青节的日期因时因地而异,有正月八日的,也有二月二日或三月三日的,后来则以清明出游踏青居多。

在古代,“踏青”又有何雅称? 3

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尚书·大传》曰:“春,出也,万物之出也。”在西周,万物萌动之时,迎春郊游于野外就已成为礼制。据《礼记·月令》载:“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至,以迎春于东郊。”先秦时,齐国有“迎春”习俗。每当立春之日,人们便穿上节日的盛装,踏青迎春。到了魏晋,此俗更为盛行。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到了宋代,踏青之风盛行。

在古代,“踏青”又有何雅称? 4

宋代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就极其生动地描绘了宋代清明时节都城人民踏青出游的场景。画中以汴河为中心,描绘了当时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包括郊外踏青的市民、在汴河码头装卸货物的船工、小商贩叫卖的各种货物、酒楼中饮酒欢笑的富家子弟等等。这幅长卷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生活面貌,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写照,也是当时北宋都城清明时节踏青盛况的真实写照。

踏青不仅在民间十分盛行,在皇家园林以及苑囿中,也有踏青活动。如《景龙文馆记》就记有唐中宗曾在农历二月初一于玄武门内宴群臣,赏太平公主山池的情景,并赋七绝诗一首。宋代皇帝踏青有到万岁山(即今北京景山)的,有赐宴琼林苑的,并赐诗以示恩宠。

春天踏青,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古代的踏青,还有体育之戏,名曰“踏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这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一种十分喜爱的体育活动。相传黄帝时就已发明,初为军中一种练武之戏,后传入民间,到唐宋时期尤盛。唐代踏鞠活动多在清明节举行,古人称之为“踏青鞠”。杜甫在《清明》诗中写道:“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南宋时期,时临安(今杭州)清明时节仍有踏鞠之戏。当时,不仅男子可以参加,女子亦可参加。据《武林旧事》记载:南宋时,每当清明时节,杭州城中,“倾城出游,西湖之船无大小,皆无虚日,都人不论贫富,倾城而出,笙歌鼎沸,为游之盛”。而“男女混沓,睥睨入目,各得其所”,更是当时踏青娱乐活动的真实写照。

放风筝也是踏青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唐代诗人高骈在《风筝》诗中写道:“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生动地描绘了风筝竞放的情景。到了宋代,踏青之风盛行,放风筝也成为清明时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宋代诗人陆游曾赋《观村童戏溪上》一绝:“竹马踉跄冲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