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褐天牛的发生规律是什么,有哪些有效的防治方法?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4-10-25
松褐天牛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控制其发生和危害是预防松材线虫病扩散蔓延的重要手段。松褐天牛在松树体内取食、补充营养、产卵繁殖,导致松树生长衰弱,并携带松材线虫传播扩散,造成松树枯死。因此,了解松褐天牛的发生规律,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方法,对于保护松树资源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松褐天牛的发生规律
1. 生活史与习性
松褐天牛在大部分地区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木质部坑道中越冬。次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化蛹,4月下旬至5月下旬成虫羽化,5月至6月为成虫活动盛期,7月至8月上旬产卵,8月至9月为幼虫孵化高峰期,幼虫在树干内蛀食危害至11月,随后进入越冬状态。成虫羽化后,需补充营养,喜食松嫩枝皮,补充营养后交尾产卵。产卵时,成虫咬一刻槽,将卵产在刻槽内。每头雌虫产卵量一般为40粒至60粒。
2. 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松褐天牛的发生与松树种类、林分结构、地形地貌、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等松树品种易受松褐天牛危害。纯林比混交林受害重,疏林比密林受害重,林缘比林内受害重,阳坡比阴坡受害重。地形复杂、土壤瘠薄的山脊、山顶、风口处受害重。气候温暖、雨水充沛的年份,有利于松褐天牛的发生和繁殖。
二、松褐天牛的防治方法
1. 营林防治
营林防治是预防和控制松褐天牛危害的根本措施。通过营造混交林、调整林分结构、改善林分卫生状况等方法,提高林分的抗虫能力。
(1)营造混交林:在松树纯林中营造阔叶树或针阔混交林,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不利于松褐天牛的发生和繁殖。
(2)调整林分结构:通过抚育间伐、修枝整形等措施,调整林分密度和树冠结构,提高林分的通风透光性,减少松褐天牛的栖息和繁殖场所。
(3)改善林分卫生状况:及时清理病死树、衰弱树和被害严重的树木,减少虫源基数。同时,加强林地管理,保持土壤肥沃和湿润,促进树木健康生长。
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因子控制松褐天牛危害的方法。具有环保、安全、持效等优点。
(1)天敌防治:保护和利用松褐天牛的天敌,如花绒寄甲、管氏肿腿蜂等。通过人工释放天敌,降低松褐天牛的种群密度。
(2)病原微生物防治:利用白僵菌、绿僵菌等病原微生物防治松褐天牛。通过喷洒或注射病原微生物制剂,使松褐天牛感染并死亡。
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农药控制松褐天牛危害的方法。具有见效快、效果好的优点,但易产生环境污染和害虫抗药性等问题。因此,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应严格控制用药量和用药次数,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
(1)成虫防治:在成虫羽化盛期,使用绿色威雷等触破式微胶囊剂喷洒树干,防治成虫取食和交配产卵。
(2)幼虫防治:在幼虫孵化高峰期,使用吡虫啉、噻虫嗪等内吸性农药注射树干或喷洒树冠,防治幼虫蛀食危害。
4.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方法控制松褐天牛危害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无污染等优点,但防治效果受天气、地形等因素影响。
(1)人工捕杀:在成虫活动盛期,组织人力进行人工捕杀,降低成虫数量。
(2)诱杀防治:利用松褐天牛的趋光性、趋化性等特性,设置黑光灯、性诱剂等诱杀成虫。
5. 综合防治
综合防治是将上述各种防治方法有机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防治体系。根据松褐天牛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1)加强监测预报:建立松褐天牛监测预报体系,及时掌握其发生动态和趋势,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分类施策:根据松褐天牛的发生程度和危害程度,将防治区域划分为重点防治区、一般防治区和预防保护区
- 上一篇: 如何快速下载新媒体管家
- 下一篇: 如何在网上报名参加大专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