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老坛酸菜“土坑”制作背后的真相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4-12-04
老坛酸菜土坑是什么意思
在2022年3月15日,央视3·15晚会曝光了一则令人震惊的食品安全事件——湖南插旗菜业有限公司的“土坑酸菜”问题。这一曝光不仅让人们对老坛酸菜这一传统美食产生了质疑,还引发了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广泛讨论。那么,老坛酸菜土坑是什么意思?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
老坛酸菜,作为中国传统腌制食品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古人把老坛酸菜叫作“菹(zu)”,在《周礼》中就有相关记载,北魏的《齐民要术》也对酸菜的腌制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传统的老坛腌制方式是用坛子或缸作为腌制容器,主要原料为白菜(古代称为“菘”),通过培养发酵菌来进行腌制。这一方法主要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流行,因其独特的口感和风味,深受消费者喜爱。
然而,被央视3·15晚会曝光的“土坑酸菜”却与传统的老坛腌制方式大相径庭。土坑酸菜是指在土坑中腌制的老坛酸菜包。每年初春芥菜成熟的时候,工人在菜地旁边挖一个大坑,将从地里拉过来的芥菜直接倒入土坑中,并不进行清洗,甚至带着枯萎发黄的叶子。接着,工人加水、盐等调料,用薄膜包上,再盖上土直接腌制。这种腌制方式不仅粗放,而且卫生状况堪忧。
在插旗菜业的生产现场,工人们穿着拖鞋或光着脚在酸菜上踩来踩去,有的甚至一边抽烟一边干活,抽完的烟头直接扔到酸菜上。这样的制作过程无疑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更为严重的是,插旗菜业作为统一和康师傅两大方便面巨头的供货商,其生产的土坑酸菜被用于加工老坛酸菜牛肉面等方便食品,进而流向市场,供消费者食用。
央视3·15晚会曝光后,插旗菜业的“土坑酸菜”问题迅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迅速派出督导组分赴湖南省等地,督促市场监管部门严格落实属地责任,严厉查处相关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湖南省食安办也对此事进行了挂牌督办,对涉事企业进行了停产、查封、立案等处理。
这一事件不仅让消费者对老坛酸菜产生了极大的疑虑,还对整个方便面行业产生了不小的冲击。老坛酸菜牛肉面作为方便面市场中的一款爆款单品,曾风靡一时。根据统计数据,2012年全国全年的方便面销售额为421亿元,其中酸菜口味方便面市场销售额就有100亿元,占据了约23.7%的市场份额。然而,如今这一单品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事实上,“土坑腌制”并非传统腌制酸菜的方式,而是插旗菜业所在地人“发明”的一种粗放、不卫生的腌制方法。虽然这种方法成本低廉,但难以保障卫生和质量。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插旗菜业标准化腌制池腌出来的酸菜,无论是从卫生条件还是品质上,都远高于土坑腌制的酸菜。然而,这些高品质的酸菜却主要用于出口,而国内供给的酸菜制品则全部来自于从外部收购的“土坑酸菜”。
这一现象背后暴露出的不仅是食品行业从业者的违规成本低,更反映出品牌方对供应商和原材料的把控不力。尤其是在面对国内外原材料双标的情况下,品牌方要么默许供应商的不规范行为,要么根本没有进行过对比和评估。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声誉和形象。
面对这一事件,涉事企业纷纷采取了应对措施。插旗菜业在曝光后迅速发布了道歉声明,表示将深刻反省并加强内部管理。同时,企业也停止了所有土坑腌制行为,并对所有产品进行了就地封存和追溯召回。此外,涉事企业的网店也被淘宝天猫平台下架,进一步限制了其销售渠道。
然而,对于消费者而言,这些措施还远远不够。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任何违规操作和偷工减料都是不能容忍的。因此,除了对涉事企业进行处罚和整顿外,还需要加强对整个食品行业的监管和检查力度,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此外,对于传统腌制方式与现代工业化生产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也需要引起重视。虽然传统腌制方式在口感和风味上具有独特优势,但在卫生条件和质量控制上却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如何在保留传统风味的同时提高卫生标准和质量控制水平,是食品行业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也至关重要。在购买食品时,应仔细查看产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信息,并尽量选择正规渠道和知名品牌。同时,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也应保持高度关注,一旦发现可疑情况应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和投诉。
总的来说,“老坛酸菜土坑”事件不仅是一起食品安全事件,更是一次对食品行业监管和自律能力的考验。只有加强监管力度、提高从业者素质、加强品牌方对供应商和原材料的把控能力,才能确保食品安全和消费者的健康权益。同时,消费者也应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共同维护一个安全、健康、有序的食品市场环境。
- 上一篇: 抢购攻略!如何轻松入手肯德基冰墩墩新春欢聚桶
- 下一篇: 硫碘化钾在网络用语中代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