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华大电梯事件背后的真相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4-12-02
华大电梯事件深度解析
2014年9月14日傍晚,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发生了一起震惊全校乃至社会的电梯事故,导致一名大四男生不幸身亡。这起事件不仅引发了公众对电梯安全的广泛关注,也促使相关部门和单位深刻反思并采取措施,以确保类似悲剧不再重演。
事发当天傍晚5时47分左右,华侨大学厦门校区综合教学楼C4电梯内,一名男生(小黄)与一名同学一同准备乘坐电梯上楼。监控视频显示,小黄率先迈出一步,然而此时电梯轿厢并未完全停稳,而是突然上升。小黄的左脚被上升的轿厢绊住,导致他身体失去平衡,上半身跌入轿厢,而右脚则被卡在轿厢与门框之间。随后,电梯继续上升,将小黄紧紧卡在电梯地板与门框顶部之间。
事故发生后,小黄的同学惊慌失措,多次按下电梯按钮并试图拉扯小黄,但均未能成功。随后,其他在场人员迅速报警,学校保卫处接到报警后,立即通知了110、119和120。救援人员于傍晚6时8分左右赶到现场,经过紧张的救援,于6时22分将小黄从电梯中救出。然而,此时的小黄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经120救护人员确认,他已经窒息身亡。
这起电梯事故的原因经调查后逐渐浮出水面。根据厦门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院出具的《设备技术鉴定报告》以及相关部门的事故调查报告,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电梯的制动器失效和紧急制动功能(封星功能)失效。而导致这两个功能失效的根源,则是人为改装了电梯的控制线路。
调查报告指出,电梯的制动器控制回路被人为短接、改动,使得制动器控制回路中的一个接触器在电梯运行时失效,同时导致封星回路失效。这种改动原本可能是为了防止电梯因运行时间过长导致的主运行接触器副触点可靠性下降,从而造成电梯运行时制动器控制异常,使电梯无法运行。然而,这种改动却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一旦电梯的另一组电气装置控制发生故障,电梯将无法制动。
据了解,涉事电梯型号为日立电梯公司制造的NPM-1000-CO90型电梯,该电梯自2006年12月投入使用以来,先后由福建广日电梯工程有限公司、厦门通菱电梯工程有限公司和厦门市中澳技电梯工程有限公司进行维保。而此次改动电梯控制线路的维保单位正是厦门市中澳技电梯工程有限公司。
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对涉事电梯维保单位、物业公司以及电梯制造公司进行了深入调查,并依法作出了处理。厦门市中澳技电梯工程有限公司作为电梯维保单位,对维保电梯的安全性能负有主要责任,因其维保的电梯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导致事故发生,被处以罚款20万元的行政处罚。同时,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也被处以相应的罚款。
丹田物业公司作为华侨大学厦门园区的物业管理单位,同时也是事故电梯的使用单位,被认定对维保单位的电梯日常维护保养、维修工作监督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电梯存在制动控制器回路被短接、改动的问题,致使电梯在有安全隐患的状态下继续运行,对事故负有责任。因此,丹田物业公司也被处以罚款10万元的行政处罚。
此外,涉嫌实施电梯制动器控制回路短接改动的福建广日电梯工程有限公司、厦门通菱电梯工程有限公司以及厦门市中澳科技电梯工程有限公司的相关人员,已被移交厦门市公安局集美分局立案调查。
在赔偿方面,华侨大学与小黄家属签订了赔偿协议,由华侨大学先行垫付全部损失,共计215万元。其中,华侨大学赔付65万元,丹田物业公司赔付150万元。虽然赔偿金额已经确定,但这场悲剧给小黄的家庭带来的伤痛却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这起电梯事故不仅夺走了一个年轻的生命,也引发了社会对电梯安全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电梯作为现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加强电梯安全管理、提高电梯维保质量、完善电梯应急救援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防止类似悲剧再次发生,相关部门和单位采取了多项措施。一方面,加强对电梯维保单位的监管力度,确保其按照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对电梯进行维保;另一方面,加强对电梯使用单位的监督指导,督促其建立健全电梯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同时,还加强了电梯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提高公众对电梯安全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华侨大学电梯事故不仅是一次惨痛的教训,更是一次推动社会与企业加强安全管理和提升安全意识的契机。这起事件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生命安全无小事,任何对生命安全的忽视和轻视都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和敬畏之心,将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