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毕其功于一役'的含义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5-02-03
毕其功于一役什么意思
“毕其功于一役”是一句充满智慧与决心的成语,其字面意思是在一次战役或一次行动中完成所有的功业,一次性地达成全部的目标。这句成语不仅富有韵律感,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战略思维,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和应用。
从字面解释来看,“毕其功于一役”的字面意思是“在一次战役中完成所有的功业,一次性地达成全部的目标”。其中,“毕”是完成、结束的意思,“其功”指的是应该完成的全部功业,“一役”则是指一次战役或一次行动。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于效率和决心的极致追求,强调在关键时刻全力以赴,力求一战定乾坤。这种思维方式不仅适用于战争或军事行动,也可以扩展到更广泛的语境中,比如在商业竞争、科技创新、项目管理等领域,都强调在关键时刻或重要任务上,集中全部精力和资源,力求一次性解决问题或达成目标。
从出处和背景来看,“毕其功于一役”这一成语最早可以追溯到孙中山的《〈民报〉发刊词》。孙中山在这篇文章中提到:“吾国治民生主义者,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这里的“毕其功于一役”被用来形容通过一次行动就完成所有本应分期做完的事,体现了孙中山对于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迫切愿望和决心。后来,这一成语被广泛引用,成为了表达类似含义的经典表述。
从语法和用法来看,“毕其功于一役”是复句式结构,常作为谓语使用,意思是指一举成事。在实际运用中,这一成语既可以用来形容那些急于求成、想要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的情况,也可以用来表达一种对于效率和效果最大化的追求。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这一成语时,要明确语境和对象,避免望文生义或误用。同时,也要注意成语的褒贬色彩和感情倾向,确保表达的内容与成语的寓意相一致。
从近义词和反义词来看,“毕其功于一役”的近义词包括“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大功告成”等,这些成语都表达了一种快速、高效地完成任务或达成目标的意思。而反义词则包括“循序渐进”等,这些成语强调的是按照一定的步骤和程序逐步进行,不追求一蹴而就。这些近义词和反义词的对比,进一步丰富了“毕其功于一役”的内涵和应用场景。
从应用实例来看,“毕其功于一役”这一成语在现代社会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商业领域,企业推出新产品或新服务时,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和有效的营销策略,一次性赢得了大量消费者的认可,这就可以被视为“毕其功于一役”的典范。在科研领域,科学家们经过多年的研究,终于在一次实验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也是“毕其功于一役”的体现。此外,在项目管理、教育改革、政策制定等领域,也都可以看到“毕其功于一役”的身影。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毕其功于一役”并不总是可行的或理想的。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任务或项目都需要分阶段进行,逐步推进。如果一味地追求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可能会导致资源分配不均、质量下降、风险增加等问题。因此,在运用“毕其功于一役”这一成语时,需要权衡利弊,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合理的决策。
此外,“毕其功于一役”的下一句“一举而竟全功”也值得深入探讨。这句成语强调了行动的成功和结果的完满,是对“毕其功于一役”的进一步补充和升华。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结果导向和绩效评估,因此,“一举而竟全功”也成为了很多人追求的目标。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持续的投入。
总的来说,“毕其功于一役”是一句富有智慧和决心的成语,它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军事策略和治国理念,也反映了现代社会对于效率和效果最大化的追求。然而,在运用这一成语时,需要明确语境和对象,避免误用;同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决策,避免一味地追求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毕其功于一役”的目标,取得更加显著的成就和成功。
在现代社会中,“毕其功于一役”的思维方式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鼓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敢于冒险、勇于担当,通过精心策划和果断行动实现目标的快速达成。同时,它也提醒人们在追求效率的同时要注重质量和可持续性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