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软件园:一个值得信赖的游戏下载网站!

356软件园 > 资讯攻略 > 竹坞静洁水榭明全诗

竹坞静洁水榭明全诗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5-01-08

竹坞无尘水槛清全诗解析

竹坞静洁水榭明全诗 1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一首抒情小诗,短短四句,却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意境,细腻地描绘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孤寂与思念。以下是对这首诗从多个维度的详细解析。

竹坞静洁水榭明全诗 2

一、诗意解析

竹坞无尘水槛清

竹坞静洁水榭明全诗 3

首句“竹坞无尘水槛清”,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骆氏亭的环境:水清、竹秀、亭静,营造出一种清幽雅洁的氛围。竹坞,即丛竹掩映的池边高地,这里的“无尘”与“清”字,不仅形容环境的幽静与清澈,还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纯净与高远,与外界的纷扰形成鲜明对比。

相思迢递隔重城

第二句“相思迢递隔重城”,将诗人的情感引入更深的层次。相思,即思念之情;迢递,指遥远;重城,则象征着难以逾越的隔阂。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由于地域的阻隔,他们无法相见,只能借助风、云将自己的思念之情悠悠地飘向远方,以求得心灵上的慰藉。

秋阴不散霜飞晚

第三句“秋阴不散霜飞晚”,描写了秋天的阴云连日不散,霜降的时节也来迟了。这种景象与诗人的心境相呼应,秋天的阴霾不散,如同诗人内心的愁绪难以消散;霜飞晚,则暗示了时光易逝,岁月无情,更加深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留得枯荷听雨声

最后一句“留得枯荷听雨声”,以轻盈的笔触,为全诗增添了一抹别样的情趣。虽然荷叶早已凋残,但枯荷在夜雨声中却别有一番韵味。雨珠滴落在荷叶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与夜的沉静、骆氏亭的清幽相映成趣。这种声音,既是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是对内心情感的抒发,让诗人在孤独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与慰藉。

二、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唐文宗大和八年(835年),当时李商隐的表叔崔戎刚刚去世不久,他离开崔家,旅宿在骆姓人家的园亭里,寂寥中怀念起崔戎的两个儿子崔雍和崔衮,于是写下了这首很有情韵的小诗。

李商隐一生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很不得志。他投靠崔戎,不仅得到了亲戚之情,还有知遇之恩。崔戎去世后,他与崔雍、崔衮的情谊更加深厚。因此,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他对两位朋友的深切思念,还寄托了他对仕途不顺、人生坎坷的无奈与哀伤。

三、艺术特色

1. 意境深远

李商隐的诗歌善于用比兴、象征、暗示等手法,创造出一种缥缈难寻的诗境。这首《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也不例外。诗人通过描绘骆氏亭的清幽环境,以及秋日的阴霾和枯荷听雨的景象,寄托了内心的孤独与思念之情。这种意境深远,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多重的解读可能。

2. 语言华美

李商隐的诗歌以清丽婉约著称,语言华美而精于锤炼。在这首诗中,他运用了“无尘”、“清”、“迢递”、“重城”、“秋阴”、“霜飞晚”、“枯荷”等词语,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诗意。这些词语的组合与搭配,形成了一种凄艳浑融的风格,让人读来回味无穷。

3. 情感真挚

这首诗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诗人身处异乡,思念远方的朋友,内心的孤寂与无奈难以言表。然而,他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其中,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内心的波动与挣扎。这种真挚的情感表达,使这首诗更加具有感染力和共鸣力。

四、文化影响

李商隐的诗歌在晚唐乃至整个唐代都是独树一帜的。他的无题诗和多情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赢得了后世读者的广泛赞誉。这首《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这首诗以其幽静的意境和真挚的情感表达,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创作的灵感来源。许多诗人在创作时,都借鉴了李商隐的诗歌风格和表现手法,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具有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其次,这首诗也体现了李商隐对友情的珍视和怀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友情一直被视为一种珍贵的情感纽带。李商隐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怀念之情,这种情感也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人们。

最后,这首诗还展现了李商隐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欣赏。他通过描绘骆氏亭的清幽环境和秋日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种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欣赏之情,也影响了后世的人们对自然美的认知和感受。

五、结语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这首小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李商隐诗歌中的佳作之一。它不仅描绘了骆氏亭的清幽环境和秋日的景象,还寄托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境和真挚的情感表达,深深地打动了后世读者的心弦,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