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发音‘唳’?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5-04-04
唳,怎么读
在日常的阅读或学习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生僻字,它们或许在古籍中频繁出现,或许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偶尔点缀,为我们的文字世界增添了一份神秘与深邃。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样一个汉字——“唳”。或许你对它并不陌生,尤其是在一些成语或古典诗词中,但它准确的读音,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可能并不为每个人所熟知。那么,“唳”究竟怎么读呢?让我们一同揭开它的面纱。
一、“唳”的读音
“唳”字的正确读音是lì,声调为第四声。在汉语拼音中,lì的发音需要注意舌尖抵住上齿龈,同时声带振动,发出清晰而响亮的音。这个读音与“力”“立”等字相近,但不完全相同,需要仔细区分。当我们准确地读出“lì”这个音时,就仿佛能听到鹤、雁等鸟类高亢而悠远的鸣叫声,这正是“唳”字所要传达的意境。
二、“唳”的字形与结构
“唳”字是一个左右结构的汉字,由“口”和“戾”两部分组成。其中,“口”字作为部首,位于字的左侧,象征着声音或口鸣;而“戾”字则位于右侧,提供了字的主体部分。整个字共有11笔,笔顺依次为:竖、横折、横、点、横折提、横、撇、横、撇、捺、点。这样的字形结构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寓意深远,仿佛一只鸟儿正张开口鸣叫着,传递着它内心的情感与故事。
三、“唳”的释义与用法
在古汉语中,“唳”字主要用来形容鹤、鸿雁等鸟类高亢而悠远的鸣叫声。这种鸣叫声往往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例如,在《晋书·陆机传》中就有“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的记载,表达了陆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无奈之情。而在成语“风声鹤唳”中,“唳”字则与“风声”相结合,形容人在惊慌疑惧时发出的声音或状态,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
除了上述的释义外,“唳”字还可以与其他汉字组合成词,形成更为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如“孤唳”形容鸟类独自鸣叫时的凄凉与孤寂;“鹤唳”则直接指代鹤的鸣叫声,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描绘宁静而深远的意境;“嘹唳”则形容声音响亮而凄清,给人以强烈的听觉冲击和情感体验。这些词语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语言库,也为我们理解和感受自然之美提供了更多的维度和视角。
四、“唳”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唳”字被广泛应用于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情感。无论是唐诗宋词中的婉约与豪放,还是元曲明清小说中的细腻与深邃,我们都能找到“唳”字的身影。它如同一根纽带,将人与自然紧密相连,让我们在品味文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韵律与节奏。
例如,在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一诗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虽然诗中并未直接使用“唳”字,但那种鸟鸣声声、哀婉动人的意境却与“唳”字所传达的情感不谋而合。同样地,在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虽然词中描绘的是元宵佳节的热闹场景,但那种灯火阑珊、人声鼎沸中的一抹清幽与高远,也与“唳”字所蕴含的意境相契合。
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唳”字同样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意义。它不再仅仅局限于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而是更多地被用来抒发作者内心的情感与思考。例如,在小说《鹤唳华亭》中,“唳”字不仅作为书名的一部分,更贯穿了整部作品的始终。它象征着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呐喊,也寓意着时代变迁中的无奈与抗争。这样的用法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和深度,也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了更多的共鸣与思考。
五、“唳”与我们的日常生活
虽然“唳”字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并不高,但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提醒我们关注自然、倾听自然的声音,同时也引导我们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在自然中的位置与角色。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好与宁静。而“唳”字所传达的那种高亢而悠远的鸣叫声,正是对我们内心的一种呼唤和提醒。它让我们停下脚步,静下心来,去感受那些被日常琐碎所掩盖的自然之美和生命之力。
此外,“唳”字还可以作为我们学习汉字、了解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通过它,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汉字的构造与演变、古汉语的表达方式与文化内涵以及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这样的学习不仅让我们更加珍视和传承自己的文化根脉,也让我们在与世界其他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更加自信和从容。
综上所述,“唳”是一个充满诗意与韵味的汉字。它以其独特的读音、字形与结构以及丰富的释义与用法,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自然与文化的大门。让我们在品味它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来自远古的呼唤与启示。
- 上一篇: 揭秘:养精蓄锐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 下一篇: 微信人工客服电话号码及联系方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