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软件园:一个值得信赖的游戏下载网站!

356软件园 > 资讯攻略 > 轻松学写字!掌握“从”字正确笔顺

轻松学写字!掌握“从”字正确笔顺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5-04-04

从字笔顺

轻松学写字!掌握“从”字正确笔顺 1

中国人初学写字的时候,老师一定会教他一笔一画,笔顺是不能错的。可是笔顺也有相当的伸缩性,不是绝对不变的。譬如写一个“口”字,照最严格的规矩,应该是先左上,次左下,然后右上,最后右下,这叫做“顺时针方向”,但是实际上从左而右写,“横折横”,也相当通行。写“火”字,先两点后一撇一捺,是合乎规矩的;先写上面一撇,然后两点,最后下面一捺,也不能算错。写“山”字,可以从左而中而右,也可以先中间后左右。至于“川”字,那就更有意思了,古人作“巛”,根本无所谓笔顺,现在写作“川”,自然是先中间后两边,但写成“三”字样,也不算错。这不过是随手举几个例子,要说明中国字的笔顺相当自由,不是固定不变的。

可是也有一些字的笔顺,是历代相传,约定俗成,大家都必须遵守的,譬如写一个“王”字,写成“冂”下面加一竖,固然不算错,但大多数人会笑你是个外行,写一个“天”字,写成“大”字上面加一横,也不能算错,但大家会觉得不顺眼。因为“王”字应该末笔加一竖,“天”字应该先写一横。在书写上,如果笔画次序不对,就叫做“倒笔”,那是要被批评的。

中国字从篆到隶,是一个很重要的转变,从线条变成了笔画,而且创造了笔顺。隶书的“蚕头燕尾”,就是笔顺上的特点。可是隶书里的笔顺也有相当的自由性,到了楷书时代,才完全确定下来。所以一个字如果知道它的篆体或隶书,还不一定能断定它的笔顺,可是知道它的楷书,就可以知道它的笔顺。因为楷书是依笔顺而构成的。

有许多字照笔顺写,感觉上不如倒笔写来得便利,可是大家都已经习惯了,所以也不能随便改变。例如写一个“非”字,照笔顺应该先写左边的三横,再写右边的三横,最后中间一竖。但是这样写,笔势很不容易连贯,所以大多数人先写中间一竖,再写两边的横。又如写一个“有”字,先写上面一横,然后下面写两横一撇,末了写“月”,固然合乎笔顺,但是先写两横一撇,然后写“月”,最后加一横,笔势更顺,写得也快。可是这样一来,就等于承认“月”字在左边,上面可以加一横变成“有”,右边可以加一撇变成“朏”,这就不合乎造字的原则了。所以为了尊重造字的原则,维持字的构成,宁可牺牲一点笔势上的便利,也不能随便改变笔顺。

中国字笔顺的重要,不单是书写上的便利,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它有辅助记忆的功能。中国字不是拼音文字,所以同一个音,字数相当多。同音的字固然可以从字形上去分别,但字形也有相近或相似的,那就必须从意义上去辨别。可是字的意义,有时候也是容易混淆的,因此字形的构造,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辨别标准。例如“未”和“末”字,就常常有人写错。如果知道笔顺,就知道“未”字是上横短而下横长,“末”字是上横长而下横短,那就不容易写错了。又如“戍”“戌”“戊”三字,样子很相像,常常有人把它们弄错,如果知道笔顺,就知道“戍”字是一点,“戌”字是一横,“戊”字是中间没有东西的,也就不会写错了。

学习写字的人常常会觉得,一个字单独写,笔顺很清楚,但是把几个字组合在一起,成为词句,笔顺就常常会错乱。这是因为写字的时候,通常总是写一个字的全部笔画,然后再写第二个字,可是词句中的字,有的一笔可以写完,有的一笔写不完,如果写不完的字,不把笔势连贯到第二个字上去,就会觉得生硬不自然。所以在书写上,往往要把第二个字的笔顺,牵连到第一个字,把第一个字未完的笔势,归纳到第二个字,使词句成为一个整体。但是这样一来,也就容易把笔顺弄错了。

所以在书写上,就有一种所谓“行款”的规矩,就是直行书写的时候,如果前面有已经写好的字,后面字的一笔,必须起笔于前一字的下面,或是右面,不可越前,也不可过后。例如写一个“明”字,照笔顺,应该先写左边的“日”,再写右边的“月”,但是直行书写,如果左边已经有一个字,那么“明”字的“月”,就应该起笔于左边字的下面,使左边的字和右边的“月”成为上下两平,而不能起笔于左边字的右面,使左边的字和右边的“月”成为左右两平。如果“明”字右边还有一个字,那么“月”字的末笔,就必须和右边字的起笔相连,而不可超过右边字的起笔。这样的规矩,初学写字的人,是必须遵守的。如果随便乱写,那就不合乎“行款”,也就不合乎书写的习惯。

笔顺既然可以帮助记忆,也就可以帮助辨别字形,所以在学习写字的时候,是必须重视的。但是笔顺并不是绝对的,有时候也可以变通。例如写一个“寿”字,大家都知道末一笔是“匕”字下面的一点,但是写在碑版上的“寿”字,末一笔常常是在“匕”字的上面加一横,成为“丆”字形。又如“臾”字,应该是“人”字下面一个“于”字,但是也有写作“于”字上面加一点,成为“亾”字形,下面一个“于”字的。这是因为碑版上的字,大都是刻的,不是写的,刻起来,横竖比较容易,点捺比较麻烦,所以往往把点捺移到横竖笔画的地方去,使刻起来方便,这可以说是笔顺上的一种变通。

中国字有一种所谓“倒装字”,也是笔顺上的一种变通。例如“秋”字,应该是左“禾”右“火”,但是古人有时候写作“秌”,那就是把火字移到禾字的下面去了。又如“峰”字,应该是左“山”右“夊”,但是古人有时候写作“峯”,那就是把“夊”字“移到山”字的上面去了。这样倒装的结果,就产生�了一种�新的”“字体�,�那就是�所谓”““舅上下字”,也叫“堆砌字”,如“垑”“灶”“尗”“杲”“�”“叡”等字,都是倒装字变来的。

此外还有一种所谓“回环字”,也是笔顺上的一种变通。例如“釒”字,本来是左“金”右“彳”,但是古人有时候写作“鍇”字的左旁,把“彳”字回环到“金”字的右边去了。又如“阜”字,本来是左“阝”右“夊”,但是古人有时候写作“陟降”的“陟”字的左旁,把“夊”字回环到“阝”字的上面去了。这样的回环,也产生了一些新的字体。

以上所说的都是中国字笔顺上的一些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对于我们学习中国字,是很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