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位于哪个省份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5-03-22
沙县在福建省
沙县,古名沙阳,简称虬。隶属福建省三明市。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北,闽江支流沙溪下游,地处北纬26°06′-26°41′、东经117°32′-118°06′之间,东出南平至福州,西过三明至厦门,北上浙赣至中原华北,自古即为闽西北重要商品集散地。历史上,中原南迁汉族先民到达沙县定居后,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使沙县成为福建省最早开发的三大古县之一。1983年始隶属三明市,位于福建省中部偏西北,闽江支流沙溪下游,总面积1815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沙县下辖6镇、4乡、2个街道。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沙县常住人口为250527人。
沙县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中国小吃之乡、中国绿竹之乡、中国竹席之乡、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和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2021年,沙县地区生产总值354.3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35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156.47亿元,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155.48亿元,增长7.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9:44.9:43.2调整为11.9:44.2:43.9。
沙县历史悠久,汉始元二年(前85年),汉廷在该地设沙村县,隶属会稽郡东部都尉治。东汉光和元年(178年),沙村县改名沙县,改属建安郡。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将侯官县之部分辖地划给沙县,沙县治所由沙溪东岸移至西岸。东晋义熙年间(405~418年),沙县一度并入建安县。南北朝宋泰始四年(468年),沙县复立。唐武德四年(621年),沙县属建州。贞观元年(627年),沙县属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沙县改属江南东道。天宝元年(742年),沙县属建安郡。乾元元年(758年),沙县复属建州。后唐长兴四年(933年),沙县属闽国。后晋开运二年(945年),沙县属南唐。后周显德四年(957年),沙县属建州。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沙县属两浙西南路建州。雍熙二年(985年),沙县改属福建路建州。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沙县属建宁府。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沙县属福建行中书省建宁路总管府。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沙县属福建行中书省建宁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沙县属福建省建宁府。清沿明制。民国2年(1913年),废府,沙县直属福建省。民国3年(1914年),沙县属建安道。民国16年(1927年),废道,沙县直属福建省。民国23年(1934年),沙县属福建省第三行政督察区(驻长汀)。民国24年(1935年),改属福建省第二行政督察区(驻永安)。民国35年(1946年),沙县属福建省第九行政督察区(驻永安)。民国36年(1947年)4月,沙县国民政府从凤岗迁往琅口。民国38年(1949年)6月16日,沙县解放,成立沙县人民民主政府,属福建省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永安)。10月,专署迁沙县城关。
1950年2月,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福建省人民政府三明专区专员公署。1956年7月,三明专员公署撤销,沙县改属南平专员公署。1959年2月,恢复三明专员公署,沙县属之。1967年1月,成立三明专区革命委员会,沙县属之。1970年7月,三明专区革命委员会改为三明地区革命委员会,沙县属之。1978年3月,三明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三明地区行政公署,沙县属之。1983年7月,撤销三明地区行政公署,成立三明市人民政府,沙县属三明市辖县。
沙县小吃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起源于夏商周、晋、宋中原黄河流域汉族食文化,在民间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尤以品种繁多风味独特和经济实惠著称。中原的饮食文化随着中原人民的多次南迁传播到沙县。使沙县成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汇集地,这是沙县小吃闻名全国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官方定为每年公历的12月8日。沙县小吃节不仅保留了小吃制作、小吃品尝等传统项目,还新增了小吃故事演绎、小吃书法创作、小吃主题摄影展等新鲜内容。
- 上一篇: 奇瑞QQ308车型报价查询
- 下一篇: 多米尼加地理位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