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余音何绕梁?揭秘千古绝唱后两句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5-04-10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豪迈的词句,自宋代文豪苏轼的笔下流淌而出,便成为了流传千古的绝唱。每当人们提及“大江东去”,总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那滚滚东流的江水,以及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印记的英雄豪杰。而关于“大江东去后两句是什么”的询问,更是激发了无数人对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全篇的好奇与探索。
在探讨“大江东去后两句”之前,我们不妨先回望一下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苏轼,这位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以其才华横溢、性格豁达而著称。他的诗词作品,无论是描绘自然风光的细腻,还是抒发人生感慨的深沉,都充满了独特的韵味与魅力。《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他众多佳作中的一首,创作于他被贬黄州之时。面对浩渺的长江,苏轼不禁思绪万千,回忆起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英勇往事,于是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震古烁今的词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词的开篇便以宏大的气势,勾勒出一幅壮阔的江景图。江水滚滚东流,仿佛要将一切过往都冲刷干净,而那些在历史长河中叱咤风云的人物,也终究难逃岁月的侵蚀。苏轼在这里,既表达了对英雄豪杰的敬仰与怀念,也透露出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深刻感慨。
紧接着,“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词人将笔触转向了赤壁之战的遗址。据说,当年周瑜在此指挥若定,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从而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苏轼通过“人道是”三字,既点明了地点的传说性质,又引发了读者对历史的无限遐想。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苏轼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赤壁的自然景观。乱石嶙峋,直插云霄;惊涛骇浪,拍打着岸边;浪花飞溅,如同卷起千堆白雪。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赤壁的雄奇壮丽,更烘托出一种紧张激烈的战斗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然而,词人的笔触并未停留于此。他转而写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苏轼的眼中,这如画的江山见证了无数的英雄豪杰。他们或智勇双全,或武艺高强,都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然而,无论他们曾经多么辉煌,终究都成为了过去,化作了史书上的几行文字。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苏轼在这里特别提到了周瑜,这位赤壁之战中的主将。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智谋过人,更难得的是,他还拥有一位美丽贤淑的妻子小乔。这样的描写,既突出了周瑜的英雄气概,也赋予了他人性化的色彩。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三句,苏轼以极其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周瑜指挥战斗的英姿。他手持羽扇,头戴纶巾,谈笑风生之间,便使敌人的战船化为了灰烬。这样的描写,既展现了周瑜的从容不迫和运筹帷幄,也凸显了赤壁之战的胜利来得如此轻松自如。
然而,词人的笔触并未因此而变得轻松。他转而写道:“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在神游故国的过程中,苏轼不禁感慨万千。他自嘲自己多情善感,以至于早早地生出了白发。这里的“多情”,既是对历史的深情回顾,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词的结尾,苏轼以极其豁达的态度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在他看来,人生就像一场梦一样短暂而虚幻。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过于执着于名利得失呢?不如举起酒杯,向江上的明月敬酒,让心灵得到片刻的宁静与超脱。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大江东去后两句是什么?”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首词,我们能够感受到苏轼那种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以及他对历史、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像是一粒尘埃,渺小而又无力。然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英雄豪杰的存在,我们的历史才变得如此丰富多彩;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文人墨客的抒发,我们的人生才变得如此意味深长。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不仅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更是一部浓缩了历史与人生的百科全书。它让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当我们再次面对“大江东去”的壮阔景象时,不妨静下心来,聆听那江水背后的声音,感受那历史深处的呼唤。或许,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苏轼的这首词,也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的人生。
- 上一篇: 北大叶钦达个人资料概览
- 下一篇: 解读《学弈》中的'为是其智弗若与':智慧差异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