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软件园:一个值得信赖的游戏下载网站!

356软件园 > 资讯攻略 > 揭秘台风命名的奥秘

揭秘台风命名的奥秘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4-11-13

台风,作为自然界中的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常常以其惊人的破坏力和难以预测的行踪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每当台风来袭,各级气象部门都会紧急发布预警,而广大民众也会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渠道密切关注台风动态。在这其中,台风的名字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信息点,它不仅能够帮助人们区分不同的台风,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命名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色。那么,台风的名字究竟是怎么起的呢?

揭秘台风命名的奥秘 1

台风命名的历史渊源

台风命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最初,气象预报员为了给热带气旋一个易于识别的标识,开始为它们起名字。在西北太平洋地区,正式以人名为台风命名始于1945年,那时主要使用女性的名字。随着时间的推移,从1979年开始,改用一个男人名和一个女人名交替使用的方式。然而,这种方式很快便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名字的选择较为随意,容易引发混淆,且缺乏统一的标准。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第30次年度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应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这一决定标志着台风命名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台风命名的规则与流程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和亚太地区的台风委员会共同制定的规则,台风的名字由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这些成员包括中国、日本、韩国、越南、菲律宾等国家。每个成员提交10个名字,组成一个包含140个名字的命名表。这些名字可能来自动植物、神话、文化或地理等多种来源,既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又便于公众记忆。

命名表上的名字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使用。每当西北太平洋或南海上的热带气旋被确定为热带风暴强度时,就会根据命名表给予其一个名字,并同时给予一个四位数字的编号。这一编号用于进一步区分同年内生成的台风,确保每个台风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身份标识。

在选择台风名字时,需要遵循一系列严格的要求。首先,名字的长度不能超过9个字母,以确保其简洁易记。其次,名字应容易发音,且在各成员所使用的语言中没有不良的含义,不会给各成员带来任何困难。此外,名字不允许是商业机构的名称,以避免商业利益与气象灾害混淆。最后,选取的名称应得到台风委员会全体成员的认可,以确保其公平性和权威性。

各国台风命名的特色

由于参与台风命名的国家和地区众多,每个地方的喜好及风格都不一样,因此取的名字也是五花八门,各具特色。

中国提供的台风名字主要与自然、动物、文化等相关,如“龙王”、“海葵”、“风神”、“悟空”、“电母”、“海神”等。这些名字不仅富有诗意和想象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日本则喜欢以星座命名台风,如“天兔”、“摩羯”、“天琴”等。这些名字简洁明了,易于记忆,同时也体现了日本人对天文学的热爱和关注。

东南亚诸国为台风提供的名字则倾向于动植物,如“鹦鹉”、“圣帕”(淡水鱼)、“灿鸿”(一种树)、“达维”(大象)等。这些名字生动形象,富有生命力,让人一听就能联想到相应的动植物形象。

美国、密克罗尼西亚等国家提供的台风名则偏爱选择小语种词汇,如美国提供的名字“百里嘉”源自马绍尔语,意思是沿岸地区受风浪影响;密克罗尼西亚提供的台风名“米娜”源自雅浦语,是女士名,意为“我的眼睛”。这些名字虽然较为陌生,但也因此增添了一份神秘和异域风情。

台风名字的退役与替换

当某个台风因造成特别重大的灾害或造成人员伤亡而声名狼藉时,为了防止它与以后的台风同名,台风委员会成员可以申请将其从命名表中删去,即“退役”。例如,台风“山竹”和“温比亚”正是因为造成巨大损失而被除名。此外,如果某个名字的发音可能引起误解或不良情绪,也可能被申请退役。如2002年除名的“翰文”,由于其发音可能引起宗教情绪上的误解而被除名;2015年除名的“清松”,由于发音与海啸的英文“tsunami”发音相似而除名;2023年除名的“马勒卡”,则是由于发音在希腊语中存在误解或不雅的意思而被英国提出除名。

被删除后空缺的名称,由原提供国或地区重新推荐。例如,中国提供的台风名字“龙王”在造成重大灾害后被退役,随后由“海葵”替代;同样,“海燕”被“白鹿”替代,“海马”被“木兰”替代。这种命名方式的灵活性确保了台风命名表的持续有效性和适应性。

公众参与与台风命名

除了由专业机构提供台风名字外,近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开始尝试让公众参与台风命名活动。例如,2017年中央气象台在新浪微博发起“我给台风起名字”活动,精选出“牡丹”“风铃”“鸿鹄”“飞廉”“熊猫”“祥云”“天马”“木兰”“皮皮虾”等9个台风候选名字,并由公众参与投票。虽然最终“皮皮虾”因发音问题未能获得台风委员会的认定,但这一活动无疑增强了公众对台风命名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结语

台风的名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标识符号,它还承载着命名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人文情怀。通过了解台风命名的历史渊源、规则流程、各国特色和退役替换等方面的内容,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看似简单却充满深意的命名方式。同时,随着公众对气象灾害关注度的不断提高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台风命名的方式和渠道也可能会发生更多的变化和创新。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密切关注台风动态,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共同守护我们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