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名字是如何产生的?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4-11-18
台风名字是怎样由来的
台风,作为自然界中一种极具破坏力的气象现象,经常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每当台风来袭,各大气象机构和媒体都会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提及台风的名称。那么,这些台风的名字是如何产生的呢?本文将从台风的定义与分类、命名规则与历史、命名表的构成与管理以及名字的文化特色等多个维度,深入探讨台风名字的由来。
一、台风的定义与分类
在气象学上,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类别。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定义,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速达到12级(即每秒32.7米或以上)时,被称为台风(typhoon)或飓风(hurricane)。这一分类因地理位置不同而有所差异:在北大西洋及东太平洋,这类热带气旋被称为飓风;而在北太平洋西部(赤道以北、国际日期线以西、东经100度以东),则使用“台风”这一术语。此外,印度洋和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范围内发生的热带气旋也被称为“台风”。在欧洲和北美一带,这种热带气旋则被称为“飓风”;在孟加拉湾地区,被称作“气旋性风暴”;在南半球,则称“气旋”。
“台风”一词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说是由广东话“大风”演变而来,另一说是由闽南话“风台”演变而来。这些不同的名称反映了台风在不同地域文化和语言中的不同表达。
二、台风的命名规则与历史
为了方便传播和记录,早在20世纪初,气象预报员就开始为台风命名。然而,正式以人名为台风命名始于1945年,主要在西北太平洋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了避免名称混乱,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于1997年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应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从200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的命名方法。
根据这一规则,台风委员会的14个成员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朝鲜、韩国、日本、柬埔寨、老挝、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美国、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香港和中国澳门)各自提供了10个名字,形成了一个包含140个名字的命名表。这些名字年复一年地按顺序循环使用。当某个台风造成特别重大的灾害或人员伤亡而声名狼藉时,为防止它与之后的台风同名引发误会,台风委员会成员可申请将其从命名表中删去,并由原提供国家(地区)重新推荐一个新名字。
三、命名表的构成与管理
台风命名表是台风命名的基础。这个命名表不仅包含了140个名字,还遵循了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每个名字的长度不能超过9个字母,要容易发音,在各成员所使用的语言中没有不良含义,不会给各成员带来任何困难。此外,名字不允许是商业机构名称,且应得到台风委员会全体成员的认可(一票否决)。
命名表的管理由台风委员会负责。当某个名字被删除后,由原提供国家(地区)重新推荐一个新名字,并经过台风委员会的审核和批准。这一流程确保了命名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也保证了台风命名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四、台风名字的文化特色
由于提供台风名字的国家和地区众多,各地文化背景不一,因此台风的名字也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有的名字来源于花卉、动物等自然界元素,如“杜鹃”“悟空”“海马”等;有的名字则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如“木兰”“风铃”等。这些名字不仅易于记忆和传播,还反映了各地人民对台风这一自然现象的不同认知和感受。
此外,台风的名字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一些名字可能源自历史事件、文学作品或民间传说等。例如,“杜鹃”这个名字可能与中国古代诗人杜牧的《赋别》中“杜鹃啼血猿哀鸣”的诗句有关;而“悟空”则可能源自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这些名字不仅丰富了台风命名的文化内涵,还加深了人们对台风这一自然现象的印象和记忆。
五、台风命名的公众参与与互动
近年来,随着气象预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公众对气象信息的日益关注,台风命名也逐渐成为了一种公众参与和互动的方式。例如,2017年中央气象台在网络上发起了“我给台风起名字”活动,选出了“牡丹”“风铃”“鸿鹄”“飞廉”“熊猫”“祥云”“天马”“木兰”“皮皮虾”等9个候选名字,由公众参与投票。最终,“木兰”取代之前被除名的“海马”成为了一个新的台风名字。这一活动不仅激发了公众对气象预报的兴趣和热情,还增强了公众对台风命名的认同感和参与感。
此外,一些国家和地区还通过举办命名比赛、征集公众意见等方式,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台风命名的过程中来。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公众对气象信息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还促进了气象文化和科普知识的传播和普及。
六、结语
综上所述,台风名字的由来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过程。它不仅涉及到气象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还涉及到文化、历史、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通过了解台风命名的规则和历史、命名表的构成与管理以及名字的文化特色等方面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台风这一自然现象,增强对气象预报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同时,也可以激发我们对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关注和思考,为保护和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 上一篇: 揭秘分税制:全面解析其优势与不足
- 下一篇: 探寻“问世间情为何物”出自哪首动人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