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软件园:一个值得信赖的游戏下载网站!

356软件园 > 资讯攻略 > 《推敲》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推敲》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4-12-03

《推敲》的故事源自唐代诗人贾岛的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它不仅生动地展现了贾岛对诗歌创作的严谨态度,还引出了“推敲”这一流传至今的词汇,用来形容在写作或做事时反复琢磨、仔细斟酌的态度。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析《推敲》的原文及其翻译,一同感受这份对文字的执着与热爱。

《推敲》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1

《推敲》原文

原文记载于多则文献中,以下是较为完整的版本:

《推敲》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2

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俱对所得诗句云云。韩愈立马良久,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推敲》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3

《推敲》翻译

这段文字讲述了贾岛在初次进京参加科举考试期间,因对诗句中的一个字反复推敲而引发的故事。

《推敲》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4

贾岛初次来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有一天,他骑在驴背上,灵感突现,吟出了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然而,在这句诗中,他对是用“推”字还是“敲”字犹豫不决,反复琢磨,始终拿不定主意。于是,他便在驴背上低声吟诵这句诗,同时不停地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样子十分专注,引得路人们纷纷侧目。

当时,韩愈正以礼部侍郎的身份代理京兆尹(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好带着车马出巡。贾岛由于太过专注,竟然不知不觉地冲撞到了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韩愈的随从们见状,赶紧把贾岛推搡到韩愈面前。面对韩愈,贾岛虽然有些紧张,但还是详细地解释了自己正在为诗句中的哪个字而苦恼。

韩愈听完,让马站住,思索了很久,然后对贾岛说:“‘敲’字比较好。”韩愈认为,“敲”字不仅显得更有礼貌,还能衬托出夜晚的宁静,以动衬静,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如果用“推”字,则无法达到这样的艺术效果。

于是,两人相谈甚欢,决定并排骑着驴马一起回家,继续讨论诗歌创作的技巧。他们一路上流连忘返,连续谈了好几天都不愿分开。韩愈因此与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了普通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布衣之交)。

《推敲》的深入分析

1. 贾岛的严谨态度:

贾岛在创作诗歌时,对每一个字都力求精准,这种严谨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他不仅仅满足于诗句的通顺,更注重通过字词的选用来表达更深层次的意境和情感。这种对文字的尊重和热爱,是每一个创作者都应该具备的。

2. 韩愈的赏识与提携:

韩愈作为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和官员,他不仅有着卓越的文学才华,还具备宽广的胸怀和善于发现并培养人才的眼光。面对贾岛的困惑,韩愈没有轻视或嘲笑,而是耐心地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并与贾岛结下了友谊。这种对后辈的关爱和提携,为文学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 “推敲”的引申意义:

“推敲”一词由此故事引申而来,成为了文学创作中常用的词汇。它不仅仅指代对诗句中字词的斟酌和修改,更泛指在创作或做事过程中反复琢磨、仔细斟酌的态度。这种态度不仅适用于文学创作,也适用于各行各业的工作和学习中。

4. 对后世的影响:

《推敲》的故事不仅被后人广为传颂,还成为了文学创作中的一个经典案例。它提醒我们在创作时要精益求精,不断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文学传承的魅力和力量。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人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还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激励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前行。

《推敲》的启示

1. 追求精准与完美:

无论是在文学创作还是日常工作中,我们都应该像贾岛一样追求精准与完美。对每一个细节都认真对待,不放过任何可能提升品质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2. 善于倾听与接受建议:

面对他人的建议和意见时,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善于倾听并虚心接受。就像贾岛接受韩愈的建议一样,这不仅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成长和进步。

3. 珍惜友谊与合作:

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我们可能会遇到许多志同道合的人。我们应该珍惜这些友谊和合作机会,与他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就像韩愈与贾岛一样,通过相互学习和交流,我们可以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路。

4. 保持对文字的热爱与尊重:

文字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我们应该像古人一样保持对文字的热爱和尊重,用心去感受文字的魅力、去品味文字的内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推敲》的故事不仅是一段佳话,更是一份宝贵的财富。它让我们看到了古人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对文字的尊重和热爱以及他们在创作过程中不断追求精准与完美的精神。这些精神品质不仅适用于文学创作领域,也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中。让我们以《推敲》为镜、以古人为榜样,不断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和人生境界吧!